股票代码:002480 

新筑股份

关联公司
首页  >  社会资讯  >  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社会资讯
他要在成都 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梦
发布日期: 2017.02.20 访问量:6244
胡基士
( 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院院长 )
       记者见到胡基士时,他才从国外出差归来,“去谈轨道交通的新系统”,创新研发,贯穿了胡基士40多年轨道交通研究生涯,从我国第一代磁悬浮专家,到一手促成长客新筑生产基地落户新津,如今,生产走上正轨,已是62岁的胡基士,担纲新筑技术研究院总院院长,开始了“寻新之旅”,遍访世界范围内的轨道交通新制式,“把新技术汇聚到成都来,产业发展才有后劲。”胡基士感慨地说:“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,给了我用武之地,算是圆了我的多年梦想。我也得尽自己最大努力,帮助成都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梦。”
新体验 
以人为本  
让产品进军国外

        作为技术团队的领头人,2016年,新筑股份的拳头产品、有轨电车的核心部件——超级电容,走出国门,拿下了白俄罗斯的订单。“我带你去看看有轨电车。”胡基士对有轨电车取得的成绩感到很满意。车厢里,胡基士带着记者从车厢一头走到另一头,边走边指着车厢中的设计细节,向记者介绍。“车厢里,每根扶手、座椅,都经过人体工程学设计,既乘坐舒适,又安全便捷。地铁4号线采用了座椅加热技术,冬天会加热,不会让人感觉冰凉。”记者注意到,有轨电车的车窗都很宽大,保证了乘客的视野景观,美观时尚。他还向记者介绍说,目前,成都地铁1、2、3、4号线采用的B型车,而今后将采用更大、更先进的A型车,加大载客量,减小高峰期的拥挤。“以人为本,从乘客体验出发。”胡基士告诉记者,现在的车厢,还借鉴了飞机客舱的设计,过道上全部采用灯光引导。“包括刷卡设备的位置,一定是让乘客最方便的地方。”

     “新津基地生产的3、4号线列车,用户评价非常高。”胡基士觉得一切辛苦没有白费。“市场的认可,是产业发展的保证。”说起成都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,胡基士认为,“一校一总部两基地”布局,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而这其中,研发、创新被放到了产业链最核心的位置。一个以路桥机械为主业的新筑股份,如今与中车长客合作,建立整车生产基地,其产业转型的秘诀,就是与西南交大的产学研联合攻关。胡基士作为“搭桥人”,由他带领的新筑股份设计研究总院,将分院设在了西南交大,分院内有20个团队,每个团队由2名教授牵头、几十名硕博士参与,实现“不为我有,但为我用”,创新驱动让企业走向蓝海。

新技术   
让轨道交通  
跑出“加速度”
        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,从五津路东驶向白鹤滩站,全程3.7公里的线路。这条中国西部首条有轨电车线路,在新津已然成为一个地标。现代时尚的电车,总能吸引过往路人的眼球。记者上车体验了一番,一路很平稳,噪音很小,就连放置在座椅上水杯中的水都只有很轻微的抖动。胡基士拍着记者的肩膀说:“可不要小看这段短短的示范线,它汇集众多尖端科技。”

       在许多人印象中,有轨电车沿着固定线路,车顶总是拖着电线运行。而在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,记者看到,这里的有轨电车并没有接触网。“它有一颗超级芯!”胡基士这样形容。据了解,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拥有全球领先的高能量超级电容器及相关总成系统,具备高功率、高能量、充电速度快、循环寿命长、免维护等特点。“经测试,电车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,常规运行时速则保持在30公里左右,与地铁速度差不多。且充电5分钟,可无停靠行驶13公里,而实际运行中的充电,都是利用停靠站台的半分钟至一分钟进行的。”

       另外,这条线路的轨道也不简单。由于该条线路采用了嵌入式连续支承无砟轨道系统,能够极大减小磨耗,钢轨使用寿命可以达30年。“所以你坐在上面,感觉平稳,噪音低,水都不咋晃动。更重要的是,这项技术维护成本非常低。在铺设过程中,又采用了工厂化作业模式,就像搭积木一样,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。”胡基士告诉记者,这些最新的技术有望用于IT大道有轨电车项目,包括最新的超级电容、系统集成、轨道技术等。

新产业  
轨道交通  
驶出更多“成都造” 
       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-白俄罗斯工业园的入驻项目,已经开始建设。这个产业园包含了超级电容现代有轨电车、嵌入式轨道系统等产品的项目开建,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真正实现“产业走出去”。跟随高铁时间轴,现代有轨电车、中低速磁悬浮、空轨等各种新制式轨道交通产品正在兴起。“在现代有轨电车产业上,多项国内外先进的‘成都造’核心技术,让成都站在了国内该产业的发展前沿。”胡基士说。以胡基士为首的技术团队,不仅让有轨电车跑出了“加速度”,也让轨道交通产业驶上了“快车道”。不到一年时间,从中车长客签约落户新津,到生产基地投产,随之,国内最高级别的高铁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成都。为了跟上成都地铁的发展进度,按时交出“成都造”地铁,300个技术工人的招聘,胡基士都会亲自过问,首先分批由西南交大教授培训,每项培训课程都是由胡基士亲手拟定。“我把这些技术工人看作我的新学生了。”胡基士笑称。“在我空闲的时候,都会去乘坐地铁,感受一下运行情况。”胡基士说,成都市民已经习惯把地铁作为出行的重要交通选择。这座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,轨道交通产业逐步做强,背后是“一校一总部两基地”发展布局的支撑。新津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的发展,是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一个缩影。

       “中国的轨道交通产业将至少有30-50年的高速发展期。”胡基士对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充满信心,“成都作为仅次于北京的产业基地,未来在有轨电车、第二代磁悬浮列车技术、新型轨道交通系统三大方面,具备引领优势。”在政府主导下,有序竞争的市场模式,形成了对产业最为有利的发展格局,新津、新都两大整车制造基地布局成型,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缺失的关键一环填补完成。科研力量对产业发展的支撑,成都正在把它做到极致。胡基士这样告诉记者,未来,成都也许会是轨道交通“中国标准”的制定之地。目前,在金牛区北部新城,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已经开始运作,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创新与服务基地,着力打造全球轨道交通研发高地,树立轨道交通的“中国标准”。

一代接着一代 撸起袖子加油干  采访手记 
     已是62岁的胡基士,精神矍铄,丝毫不显老态,才从德国出差10天归来,时差没倒,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胡基士一辈子都在与轨道交通打交道,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大发展,就像是为他带来了事业的春天。如今62岁的他,还到国外寻求轨道交通新技术的合作引进,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。“成都建设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基地,给了我用武之地,算是圆了我的多年梦想。我也得尽自己最大努力,帮助成都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梦。”“嵌入式无砟轨道系统”“空轨”“虚拟轨道”,一个又一个代表当今轨道交通最前沿的名词,被他如数家珍。胡基士给人一种一直在为轨道交通奔跑的感觉,胡基士说,“一校一总部两基地”的产业布局,让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可持续,前景光明。坚持创新引领,轨道交通产业将载着成都驶向更美好的未来,为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更大力量。让我们一代接着一代撸起袖子加油干。“现在还不愿退休,只是想更多亲历与见证。”胡基士最后笑着说。
原载于《成都日报》,原文有删节